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”的水泥船 |
|||
緣何徹底淡出人們的視線 |
|||
來源:新華網 > 軍事 > ,·解放軍報 | 發布時間:2022年03月24日|||
摘要:
當時鋼鐵工業尚不發達,水泥船也因此在內河航運方面有了一席之地。隨著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,水泥船不久后即為鐵制船舶所取代。正所謂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”,水泥的特性使其可建造成船,且能較快地投入戰場,但“遇到強力極易裂縫且很難修復”的特點,則使水泥船只能作為戰場上的“權宜之計”來使用。也正因為如此,戰爭結束后,這些船舶就迅速退役,或被鑿沉,或被當作了防波堤,并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。 |
|||
對戰場硬件建設來說,水泥可謂是“百變金剛”。營房、機場、碼頭、洞庫等工程,處處都離不開它。但這種常以靜態示人的材料,也有其“動”人的一面,比如在英、法等國,它曾被用來為大口徑榴彈炮、臼炮等裝備灌筑水泥基座,甚至被用來建造軍用船舶。 繪圖:周 凱 水泥、沙子、鋼筋的組合使用,使鋼筋混凝土能夠承受很大壓力和拉力,相當堅固耐用。這一特點,使人們在一些特殊時刻把目光投向了它。較早出現的水泥船是民用的,法國人約瑟夫·蘭博特建造的水泥船,甚至參加了1855年舉行的巴黎世博會。當時鋼鐵工業尚不發達,水泥船也因此在內河航運方面有了一席之地。隨著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,水泥船不久后即為鐵制船舶所取代。 但在第一、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水泥船居然“卷土重來”。美國共建造了10多艘水泥船用來運輸軍用物資,日本甚至建成了以水泥船為殼體的桃級驅逐艦。這段水泥船發展的“小高潮”,源于當時戰爭對鋼鐵的過度消耗。作為應急手段,水泥船被派上了用場。二戰時美國建造的青年級無動力水泥運輸船船長114米、寬17米,其運力可見一斑。 正所謂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”,水泥的特性使其可建造成船,且能較快地投入戰場,但“遇到強力極易裂縫且很難修復”的特點,則使水泥船只能作為戰場上的“權宜之計”來使用。也正因為如此,戰爭結束后,這些船舶就迅速退役,或被鑿沉,或被當作了防波堤,并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。 |
|||
|
版權與免責聲明: 本網站注明“來源:中國建材信息總網”的文本、圖片、LOGO、創意等版權歸屬中國建材信息總網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,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國建材信息總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,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無意在本網發布,請在兩周內與本網聯系,本網經核實后可立即將其撤除。 |